代表风采 | 林婷婷: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舞台上绚丽绽放
林婷婷
盐城市人大代表、江苏东南植保有限公司董事长
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:“梦虽遥,追则能达;愿虽艰,持则可圆。”这句话始终指引着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脚踏实地、勇毅前行。我将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和履职实践,与大家分享一名新时代青年如何将青春热血挥洒在乡村沃土,如何以实干担当践行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庄严承诺。
一、扎根乡土:以产业振兴筑牢乡村发展根基
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。”总书记的深刻论断,让我始终牢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“牛鼻子”。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,我对乡土有着天然的眷恋。2015年,我接过父辈的接力棒,成为东南植保的掌舵人。面对当时农药行业高成本、低效益的困境,我带领团队锚定“无公害农药研发+绿色农业服务”方向,联合南京农业大学、扬州大学等高校建立省级研究生工作站,攻克16项国家发明专利,开发出42个高效低毒农药产品,让“小农药”有了“大担当”。
在头灶镇海联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,我把企业经验与乡村实际结合,提出“强党建、抓项目、稳基础、促发展”的工作思路。通过牵头成立联粮土地专业合作社,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;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,帮助海联村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,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,实现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。“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,等不来、也送不来,要靠我们自己去奋斗。”实践证明,只要因地制宜、敢想敢干,黄土真能变成金。
二、科技赋能:以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
总书记强调: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”农业的出路在科技,而科技的生命力在于扎根土地、服务农民。记得在陕西耀州走访时,看到当地苹果、花椒因病虫害减产,农民焦急的神情让我揪心。回来后,我们立即联合高校专家研发针对性解决方案,带着技术团队驻点指导。2024年,公司推出的新型生物农药让耀州苹果病害率下降40%,直接帮助300多户果农挽回损失——这正是科技赋能的力量。目前,公司正筹措资金8000万元,进行产品的迭代更新和智能升级,以期为振兴新时代乡村经济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有人曾问我:“一个中小民营企业,每年拿出500多万元搞研发,值得吗?”我的回答是:“粮食安全是‘国之大者’,农药虽小,却连着14亿人的饭碗。”2021年,公司获评“江苏省农药减量增效示范企业”,我们的产品让水稻亩均用药量减少20%,产量却提高15%。这份成绩单让我更加笃定:青春的价值,就在于用科技的力量让土地生出更多希望。
三、履职为民:以代表担当架起连心桥
作为盐城市人大代表,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:“人大代表要接地气、察民情、聚民智、惠民生。”在走访调研中,我发现不少农民因缺乏科学用药知识,导致作物减产甚至土壤污染。为此,我牵头组织“田间课堂”,邀请专家下乡培训农户;提交《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建议》,推动建立市镇村三级农技服务网络,让技术红利真正下沉到田间地头。
履职以来,我积极参与人大各项监督与调研活动:作为经济运行观察点代表,在《中小企业促进法》执法检查中为农业企业发声,推动政策红利直达田间;参与《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》执法检查,助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扎根乡土;走进检察开放日活动,为农业生产安全筑牢法治防线。2023年河南水灾时,我连夜协调捐赠大米和消毒水;在东台,我们定向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户,为敬老院送去物资……这些行动并非一时兴起,而是一名党员代表应有的初心与担当。正如那句老话:“爱虽微,聚则燎原。”
四、青春誓言:以奋斗之我共绘乡村新美景
各位代表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乡村振兴的号角愈发嘹亮。总书记说:“新时代的中国青年,生逢其时、重任在肩。”从普通大学生到农企负责人,从创业者到村第一书记,我深刻体会到:“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,青春只有在奉献中才能绽放绚丽之花。”
未来,我将继续以“三个坚持”践行使命:
——坚持创新引领,聚焦绿色农药研发,守护好群众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篮子”;
——坚持扎根基层,当好农民“代言人”,推动更多惠民政策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;
——坚持公益初心,带动更多青年人才回流乡村,让青春力量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。
最后,我想用总书记的话与大家共勉:“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,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。”让我们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在广袤乡村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