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首 页 | 走进东台 | 人大概况 | 新闻动态 | 监督纵横 | 代表工作 | 法律法规 | 学习调研
今天是2025年09月17日  星期三
您现在的位置:东台市人大常委会>> 正文内容

代表风采 | 王小梅:鸡苗驮梦赴田埂 履职为民担使命


王小梅

东台市人大代表唐洋镇农业个体经营户

我是东台市人大代表中的一员,也是一名在乡村沃土上深耕二十多年的农业个体经营户。平日里,我穿梭于村舍之间,送鸡苗、运饲料,是乡亲们眼中熟悉的“小梅”;而肩负人大代表的使命,则让我深知肩上扛起的是一方百姓的期盼。常有人问我这份职责的意义,我总说:“鸡苗是养殖户的‘希望苗’,饲料是养殖户的‘增收粮’,而人大代表的身份,便是我服务乡亲们的‘责任田’。”5.王小梅1.jpg

我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基层实践,以“鸡苗驮梦赴田埂,履职为民担使命”为题,从“小生意”与“大责任”的关系上,分享三点心得:

一、卖“苗”送“料”,先做“贴心人”——把群众的“心愿单”办成扎实的“成绩单”

我的店就开在群众的身边,门口挂着两块醒目的牌子:一块是“东台市诚致达畜牧饲料经营部”,另一块是“人大代表联系”。乡亲们常说:“小梅的店,既能买农资,更能解心结。”这朴素的评价,正是我坚守的初心。

二十多年来,我天天跟养殖户打交道,有养几十只鸡换点油盐钱的留守老人,有规模化养殖几千只的返乡青年,也有带着几十户村民抱团发展的合作社带头人。他们的诉求具体而实在:有的说“鸡苗品种杂,成活率低,养不活白忙活”,有的反映“饲料价格跟坐过山车一样,囤货怕赔本,不囤又怕涨价”,还有的愁“缺技术,鸡一得病就全棚遭殃”……这些问题,我记满了3个笔记本,更刻在了心上。

这些年,家禽养殖着实不易。种源的波动、环境的变化,让病害防不胜防,养殖户们常常犯难。但我始终想着,无论是不是从我这里买的鸡苗和饲料,只要养殖户开口求助,我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。能当场解决的,就蹲在鸡舍旁手把手教;解决不了的,赶紧请专家来帮忙。时间久了,附近的养殖户都说:“看到小梅来了,心里就踏实了。”如今,“小梅推荐的鸡苗”成了周边的金字招牌,靠的就是“放心”二字——品种靠谱、技术兜底,大伙信得过。就说疫情那阵子,为保障饲料供应,我到处联系安全货源,常常整夜都合不上眼,看着一车车饲料按时送到养殖场,听着鸡舍里依旧热闹的鸡鸣,再累也值了。

二、建“言”献“策”,要说“实在话”——把村里的“小问题”变成促发展的“大议题”

“每一个代表,都是一座桥梁”,一头连着群众,一头连着党委、政府。我始终坚信,老百姓的“家长里短”里往往藏着发展的“真问题”,基层的“小切口”能撬动政策的“大优化”。我时常提醒自己,人大代表提建议,不是简单“挑毛病”,而是要拿出“解决方案”;不是“走过场”,而是要“见实效”,这才是履职的真谛。

扎根养殖户的实际需求,我的每一条建议都带着“泥土味”。此前,我所在的王环村与众新村交界处的新许河没有桥、路又窄,给养殖户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。我们把这一民生问题反映上去后,如今新许河大桥已然横跨两岸,连带着路也拓到了6米宽。路桥一通,不仅让周边百姓的出行告别了颠簸与绕远,更给当地富民增收事业架起了快车道。附近的养殖户们纷纷感慨,现在农产品运出去方便了,外面的原料也能直接送到家门口,生意更好做了。

三、传“技”带“路”,想着“一起富”——把个人的“小生意”做成乡亲的“大产业”

作为人大代表,“自己富”不算本事,“带大家富”才是担当。这些年,我尝试把自己的“生意经”变成共同的“致富经”,在实践中蹚出了三条路。

第一条是“技术共享”传本领。我主动自费参加了市县举办的各类家禽养殖培训,又邀请畜牧站的专家定期到店里开设“技术课堂”,免费教大家选苗、配料,把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。去年,王环村10多户养殖户通过照片在线“问诊”,我第一时间对接技术人员,快速精准地帮他们解决了养殖难题。如今,王环村及周边养殖户的鸡苗成活率已从原来的80%提高到了95%以上,饲料成本平均降低了约10%,数字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增收。

第二条是“资源整合”扩规模。去年,我给王环村及周边的12户养殖大户提议,统一鸡苗、饲料和技术标准,合力走生态养殖的路子,推动散户经营向集约化发展转型。不仅如此,我还充分盘活自身资源,主动为养殖户牵线搭桥,对接商超、餐饮企业,打通从养殖场到餐桌的直供通道,解决了“卖难”的问题。12户养殖户通过抱团发展,当年每户增收均超2万元。实实在在的收益,让大家真切尝到了抱团闯市场的甜头,也看到了规模化发展的大前景。

第三条是“薪火相传”带新人。我始终牵挂着村里的返乡青年与留守妇女,主动向他们传授养殖技艺,耐心指导从选苗到出栏的每一个环节,积极帮着对接政策、申请小额贷款,为他们扫清创业路上的“麻烦事”。就像留守妇女储大姐,在我的帮扶下搞起了林下散养土鸡,既能就近照料家庭,又靠勤劳双手一年赚了3万多,日子越过越有奔头。这份“传帮带”的温暖,正让更多的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,让致富的火种在乡野间不断传递。

我常琢磨:人大代表究竟意味着什么?是荣誉,更是沉甸甸的责任;是一个人,更是一条连接党心民心的纽带。我卖出的每一批鸡苗,承载的是养殖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我配送的每一袋饲料,滋养的是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;而我作为基层代表,更要当好群众的“代言人”、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、共富的“领路人”。这份担当,是初心,更是我风雨兼程的动力。

往后的日子里,我会继续迈开更扎实的脚步,踏遍村里的每一寸土地,用更暖的服务回应民需,用更有力的行动助力发展,努力做一名让群众“信得过、靠得住、离不开”的人大代表,让这份来自基层的信任,在履职为民的实践中愈发厚重。



【字体: 】【打印文章
东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(C) 苏ICP备15061986号-1
Copyright 2023 www.dtrd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. 建议使用IE11.0以上浏览器 1024×768分辨率